广东省乐昌林场:炮火纷飞里的研学基地
点击量:1209
发布时间:2022-05-13 15:35:30
分享到:

/广东省乐昌林场

 

广东省乐昌林场细梨坑工区曾经是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的演习林场。它创办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的年月里,现在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之一。

 

演习林场的兴办,是贯彻孙中山先生有关经营林业思想的壮举。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林业。1924年,孙中山多次在广州公开演讲《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多处论及森林与民生、造林、林政、山林测量、森林与建设、森林开发等问题,强调要大规模造林和依靠国家经营林业。1937年,为了给森林系师生提供一个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的场所,以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林业技术人才,中山大学在乐昌创建演习林场(后扩充为乐昌林场)。

 

  在抗日战争硝烟弥的岁月里,演习林场经历了三停三复的坎坷历程,但依然坚持正常教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林业科技人才,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38年,中山大学在粤汉铁路永济桥车站对面的莫家寮购买中龄杉树林地635亩及车站附近的细梨坑荒山5000亩,作为扩建场地。193810月因广州沦陷,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演习林场停办。1940年战局暂时稳定,中山大学从云南迁回乐昌坪石,武水细梨坑演习林场再次复办,并实施五年植桐计划,造林种植以油桐树为主的经济林,短期收益,自力更生,场部设在细梨坑半山腰上(现广东省乐昌林场细梨坑管护站),至 1944 年共营造油桐树林面积达 1200 亩。中山大学森林系侯过主任、蒋英、梁宝汉教授等,每年都带领学生到武水细梨坑演习林场实习,采集植物标本,并参加植树活动,广种植经济林树种。1944 年战争恶化,乐昌沦陷,中山大学迁往连县,演习林场被迫停办,油桐树林及其它经济林全遭日寇烧毁。目前,场内还有许多林地零星分布因油桐树果实遗留下来的种子发芽而生长起来的次生油桐树林。随着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 年中山大学迁回广州,演习林场也复办。

  乐昌林场的演变历史,是对林场职工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有着强说服力的教材和生动的课堂。如今,乐昌林场仍存有不少历史足迹。在林场细梨坑工区内,一棵粗约一人合抱、高近15米的落羽杉茂盛依然,它由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的徐燕千教授于80多年前一手栽培种下,如今已亭亭如盖。林场还有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房子4幢,总面积2097平方米,园林面积1900平方米。

  目前,林场正开展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演习林场旧址修复和历史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修葺农学院并建设乐昌林场细梨坑展厅,届时将展出历史人物、历史革命、历史传承、植物标本等内容,将每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自然资源教育培训活动。